伊顿纪德“美的第一课”走进郑州校园

3月3日至3月9日,伊顿纪德“美的第一课”走进郑州市二七区鑫苑小学、郑州市郑东新区龙翼中学、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郑州市金水区未来小学四所中小学校,为孩子们开启了以“美由心生,礼形于外”为主题的“美的第一课”。

“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服饰是礼仪表达的一种方式。中国历来重视服饰礼仪及其教化功能,注重外表与礼义的统一。校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具有其他服装所不具备的教育承载意义。

如何让小校服发挥出大能量?近日,不少全国政协委员都表达了对中小学校服现状的思考与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认为,我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作为一种礼仪表达,具有传达教化的功能。“校服除了具有辨识度,还要有一些时代气息,也应注入一种精神追求。”杨朝明说,校服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审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认为,学校的校服不单纯是学校统一管理学生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

校服是学生的服装,它不仅是一套服饰,还是媒介,把一个学校的理念和精神价值织在其中,浸染文化,自然地彰显出学校的独特性和气质美。它既是流动的学校文化名片,也是学生隐性的学习资源。礼仪课堂上,美育老师分别从着装礼仪、仪态礼仪、校园礼仪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制式西装、衬衫、鞋袜、配饰的合理搭配,并从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形态方面积极参与练习,明白了“不学礼,无以立”,仪态是表现个人涵养的一面镜子,也是构成一个人外在美好的主要因素,外在的礼仪是内心深处尊重的表达。

以“礼形于外,美由心生”为主题的“美的第一课”,依托服饰教育、美育浸润等形式,熏陶孩子们的审美力、生活力和德行力,从而帮助学生知美,达美,变化学生气质。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