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的“三高”专家——记湖南省先进工作者骆检兰

近日,湖南省“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在浏阳启动,通过给“良土搬家”的方式,可恢复高标准农田1690亩,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70万公斤粮食。在这背后离不开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副所长骆检兰的辛勤付出,他带领团队踏遍1700亩受污染耕地,调查评估再利用区土壤环境状况,提出耕作层再利用意见,用地质手段守护耕地红线、捍卫粮食安全……而这只是他地质生涯中用物化探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11.jpg

骆检兰,从事地质工作34年,致力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及理论应用与研究,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首次发现湖南境内大面积富硒土壤,掀起全省富硒产业发展热潮带动一方百姓脱贫,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跨学科应用于环保领域,摸清湖南省土壤污染区域分布状况,探索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地质方案。他是湖南省地球化学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是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技术指导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评审专家、湖南“121”人才、湖南省先进工作者,也是大家心目中理想高、技术高、要求高的“三高”专家。

不怕工作苦和累,就怕不能再干地质50年

“骆总工作起来干劲十足,常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还精神抖擞,说到兴起时还会手舞足蹈,谈到技术问题时更是眉飞色舞”采访中多名熟悉骆检兰的年轻地质队员如是说。勤勉敬业、专业务实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这份敬业的背后饱含着他对地质梦想的坚守。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专业的热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总是装着地质专业书籍。由于要兼顾业务与技术工作,白天处理行政事务、晚上研究技术问题、周末实地检查项目是骆检兰的工作常态,常常只有在晚上12点过后才会有属于他的个人时间,但这段难能可贵的时间却成为他翻开书本静心琢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手段科研攻关中某个尚未攻克难题的攻关时间,每天安静的思考技术问题似乎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和应对繁杂工作的放松方式……“不怕工作苦和累,就怕不能再为地质健康工作50年,还有很多地质技术难题等着我和我的团队去探索、去解答”骆检兰常常说。地质工作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三句话不离本行,万物运动皆可看成地质规律

骆检兰常说,学地球化学的看任何东西都是元素,看自然运动就是看元素在他们之间的变化。多年野外工作练就的“火眼金睛”,让骆检兰每到一处项目现场总能最快说出现场存在的地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向,在与土地工程、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其他行业专家合作时,他都能从地质地球化学的角度详尽阐述各类现象的地质机理。“地球化学人看山不是山,是元素有序堆积着的层层叠叠,看海不是海,是水中元素的溶解与沉浮,野外的地质现象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在诉述说着元素在历史变迁中的美丽故事”这是骆检兰作为地质人才能读懂的浪漫。也正是他对地质工作的这份热爱造就了他专业上的卓越,在地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艰难时期,骆检兰凭借敏锐的专业嗅觉,带领团队迅速进入农业、环保领域,快速转型升级。2010年在地球化学调查过程中首次发现新田县大面积富硒土壤,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启寻“硒”之旅,通过对湖南省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富硒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了2000余万亩富硒耕地土壤,并帮助永州新田县等地转化富硒耕地调查成果,成功开发出富硒水稻、大豆等系列农产品。截止2021年,新田县规模以上富硒农产品生产企业达65家,富硒产业就业人数突破5万人,带动1.2万名困难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打造了地质工作服务地方发展的精准扶贫成功典范。骆检兰还将地球化学专业理论与环境污染防治需求紧密结合,探索性将地球化学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带领团队全面参与湖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深入阐述土壤污染分布规律及化学成因,成果报告被国家知名专家组评为优秀,技术经验在多地推广,并开展耕地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加密调查,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及耕地安全利用对策,创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全面促进和完善了湖南省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得到生态环境高度肯定和致函表扬,形成了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土壤污染调查专业品牌。

生活上不拘小节,但技术上不放过任何细节

长期的地质工作让骆检兰养成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习惯与作风。他常常和项目上的队员们一起吃干粮住帐篷,一件工作服穿几十年也不舍得换……生活上不拘小节的骆检兰,对工作却十分严格,“你们工作时一定要严谨,要多从分布、分配、迁移、转化四个维度深入思考,要多考虑地质、物探、化探、生态、遥感的有机融合,多培养大地质、大生态的系统观念”这是骆检兰经常嘱咐团队成员的一席话。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攻克湖南省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骆检兰将地质、化探和生态技术融合,带领团队在桂阳、石门、桃江等地进行实地研究与实验,以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为指导,推导研究顺应自然的污染土壤修复和安全利用系列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和精确度,从取土、称重到计算试剂配方量、混合、回填等骆检兰均按理论模型要求反复确认并操作,每次只取试验田中1平方米厚20cm的土层进行试验,期间不断监测调整含水率,直至pH和Eh值达到理论最优值后再灌水插秧,他常常为了一个数据光着脚板顶着烈日在实验田蹲一天,只要一个步骤稍有误差,便重新取土再来一遍。目前,已研发的两套技术能使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降低80%以上,正通过小试、中试和示范,有望推出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系列地质方案,应用前景广阔。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让骆检兰6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多次在“攻深找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地质答卷。

“我只是地质工作者中的一名普通代表,地质工作要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地质人对基础理论的创新,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如果我这代人完成不了,也希望后来者站在我们积累的成果上实现这一理想”。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低谷易匠心,这便是“三高”专家骆检兰的地质人生。(代璐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