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助力 珠三角城际广佛东环大石站—科学中心站区间双线顺利贯通

2022年6月30日,由中铁二局组织施工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东环线大石站—科学中心站区间双线顺利贯通。该工程采用土压平衡+泥水双模式大直径盾构施工,隧道掘进期间顺利实现了国内首次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长距离下穿珠江航道,并创下了珠三角城际广佛东环全线盾构单台日掘进记录。

工地航拍照片.png

工地航拍照片

作为大湾区内唯一的都市圈城际环线,珠三角城际铁路广佛环线是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都市圈的第一条“超级大闭环”,其顺时针方向依次串联广州市花都区、白云区、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以及佛山市顺德区、禅城区、南海区,对打通区域内快速公交走廊,提速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广佛东环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线路全长45.5公里,设计为时速160km,途经广州市番禺区、海珠区、黄埔区、天河区和白云区,共设大石、科学中心等8座车站。项目建成后,从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仅需30分钟,实现穗莞深城际与地铁互联互通,将直通至佛山、东莞和深圳三地,极大地方便广大市民的出行。

计划线比对.jpg

计划线比对

作为广佛东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由中铁二局组织施工的广佛东环线大石站—科学中心站区间隧道全长9240.65m,隧道起始于科学中心站,下穿珠江水系和华南新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番禺学校、广地花园、广州地铁18号线、番禺大道跨线桥、涌口涌桥、群贤路后,止于大石站。区间隧道长距离穿越上软下硬地层,上软下硬段累计长度约1305m,如何顺利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是工程的难点;盾构区间2次下穿珠江水系,其中最长穿越距离760m,距离河床埋深最小约10m,盾构下穿珠江水系对盾构机选型、刀具更换和密封系统管理等要求高,如何确保盾构施工及珠江航道安全是工程的重点;另外区间地质条件复杂,最大埋深60m且裂隙水发育,如何防止盾构管片“上浮”,保证成型隧道质量是工程的难点;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18号线,隧道距离地铁18号线垂直净距4.2m,如何保证安全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18号线是本工程的重难点。同时大~科区间均位于广州市城区,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夜间施工、盾构泥浆、碴土的环保化处理等环境保护要求高,且地表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风险较高,需严格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成型隧道-2.jpg

成型隧道

面对这些硬骨头,项目部提前超前策划、精心组织:一是强化施工装备工艺提升。为克服施工技术难点,保障盾构施工安全,项目设计采用了中铁装备493号、494号两台土压+泥水平衡双模大直径盾构机进行施工,应用了C型夹带机运输系统等新技术手段,克服了地层裂隙水较大、螺旋机易喷涌、刀具磨损较大等困难,保障了盾构快速掘进。二是坚持技术方案先行。根据本工程重难点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邀请相关专家召开评审会,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在盾构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管控,确保盾构施工安全;三是采取“四重四常八到位”的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安全风险清单,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并开展隐患排查制度,针对隐患及时消除整改;四是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项目部在盾构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理及作战协调能力。同时,项目部通过加强对外协调、强化科研攻关、优化设计方案、做好工序衔接、狠抓安全质量、积极开展劳动竞赛等有效措施,做到超前策划,动作到位、稳中求胜、力争最优,保证了盾构施工安全高效快速的推进。

隧道贯通现场.jpg

隧道贯通现场

目前,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多层级轨道交通网正逐渐成形,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网络化轨道交通运营格局,为“建设好轨道上的大湾区”“四网融合”“实现广州与大湾区城市60分钟轨道直达”等规划目标提供重要支持。此次区间双线顺利贯通,为建党101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邱彬斌  唐昌华)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