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越来越美,网友:羡慕别人家校服

9月1日,各地中小学校迎来开学第一天,《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微博等媒体都相继以多图形式推出开学季主题报道。有细心网友发现,中国校园正在慢慢变美,校服跟随时代发展也变得更加合体、美观,学生气质有了明显变化,微博话题“现在的校服到底有多好看”引发超1.5万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直呼“想回去上学”、“羡慕别人家校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宽宽大大的“面口袋”校服服占据了广大中国校园。2015年国家四部委发布 “校服新政”,指出“校服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优质、合体、美观、舒适的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中国的孩子们能够穿上好看的校服,伊顿纪德品牌付出了十余年的努力。作为央企成员江苏苏美达集团旗下品牌,自2009年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全国近4000所学校,2021年品牌经营规模超10亿元,年度交付校服超1300万件,为全国近五百万学生提供了美的校服解决方案,持续引领中国校园服饰向美、向善变革。

可以说,从一开始伊顿纪德就注入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基因。品牌从成立之初便从中国校服“丑”、“毒”、“不透明”等实际问题着手,从推动教育价值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校园服饰为载体,通过美的感受和穿着体验,潜移默化地变化学生气质。在伊顿纪德的理解中,校服既有“服”,更有“校”,像一个媒介、载体,最终是为了传递教育的价值与美。

那到底如何为学校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着装方案呢?丑了这么多年的校服,如何变美?

伊顿纪德给出的答案是:“观察学校气质、聆听学校文化主张,基于科学的分析,形成一套系统的校园服饰解决方案,为学校打造专属的流动文化名片”。

这个系统方案不只包括校园服饰本身,还包括邀请家委会成员和学生代表参与到校服的采购过程中,实现阳光、民主的征订;为学校、家长提供校园服饰穿搭手册,教学生如何实现个体的优雅合体穿搭;为学校提供礼仪、美育课程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从而真正变化学生气质,提升学校形象,同时也作为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的补充。

除了学校统一采购之外,伊顿纪德To B+To C并行的商业模式,也使学生和家长能及时通过实体店与线上平台,补充购买和调换尺码,让企业得以直观地通过销售数据,了解学生的订购需求和尺码趋势。

“我们部分单品的重复购买率非常高,复购带来的单品销售规模提升,使得我们可以大胆备货,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更多让利给广大家长”。伊顿纪德认为,这些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坚定的“购买理由”。“校长希望校服能体现独特的校园文化和透明的采购流程,能省心;家长最看重校服品质好,性价比高,购买方便;学生则侧重校服款式,希望自己的个人形象得到提升。”正是这一整套围绕校服建立的“生态系统”,让校长、家长和学生倾向于选择伊顿纪德。

除此之外,伊顿纪德还有一个坚持:与产业价值链中各行业的领军者合作,保障校服品质。这种做法无疑会提升产品成本,但伊顿纪德一直坚持终端价格稳定,以十余年来积累的规模效应平抑价格差,努力做到质量提升的同时,让利给广大家长。

在“引领中国校园服饰变革”的市场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伊顿纪德也把目光投向中国偏远乡村教育,长期推动了多项扶贫、扶智公益项目。

在伊顿纪德的推动下,“故事田”儿童哲学公益项目,已惠及全国30个省,156个市县,4500所村小50万余名村小师生,正在用一个个故事点亮一个个村庄;通过“美的守护”、“暖烛行动”、“我请你做梦”等服装公益捐赠项目,累计捐赠服51万余件,为村小师生带去学生装、礼师服,惠及全国4000余所村小师生。

伊顿纪德通过Upcycle环境友好项目,改造自有裁损、残次浅色衬衫和号召供应商捐赠耗料,累计为地球升级利用了超过2.9万米浅色纯棉耗料,并帮助贵州黔东南地区40余户乡村妇女实现家门口脱贫,减少当地留守儿童。

新冠疫情暴发后,伊顿纪德第一时间筹措各类防疫物资、生活急需品送抵有需要的学校,并开发了系列公益云课,助力学校“停课不停学”。截止目前,已向全国各地校园发送专项防疫关怀包超1000个,累计捐赠成人口罩70余万枚,儿童口罩100万枚,防护服近2万套,护目镜超过2000支,消毒脚垫(自有面料改造)超7000张,佳孚清洗机610台,3M空气净化器15台,惠及全国范围超过1500所学校、近60家教育行政机构,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说,“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一套校服往往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尚,让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具有教育意义”。伊顿纪德以校园服饰为载体,处守教育一隅,积极推广“衣以载道,美由心生,礼形于外”的美育理念,推动中国校服行业发生一次“美学”变革,将继续以美的感受和穿着体验润泽滋养童心。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