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小学:“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机制的实践

人生如长跑,薄发需厚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孩子们的作业时间减少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安排?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需要怎样的配合?能给孩子提供哪些成长的条件?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还是重视孩子的学业水平,对学校质量提升,乃至私下到“黑辅导班”参与辅导的现象依然存在。连云港市大岭中心小学结合校情和区域特点,通过用好学校教育主阵地、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立、家校社互联,建立家校社共育机制,推动“双减”工作落地生根。

一、练就功底,用好学校教育主阵地

1.出台校本政策做好“双减”加减法

“双减”减掉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参与课外辅导的负担,对应学校要细化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的实效,学校出台《“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提质增效与作业优化设计要求》,指导备教研组根基“悦学”课堂,通过注重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集体备课根据学科要求对作业进行研究和公示,让作业发挥达标、提升的实效。

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助力“双减”有成效

不断优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逐步形成了“1+1+N”的校本课程案例(一项基础课程、一次社团活动、多项德育活动)。每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四天开展基础课程课后服务,语文、数学的阅读、趣味辅导与作业面批、体育运动和“国家教育智慧平台”等安排迎合了家长需求。阅读、小合唱、羽毛球等48个文体社团增强了学生技能。节日主题、“八礼四仪”、跳绳、课桌操、安全、法制教育等活动育人“润物细无声”。

二、健全队伍,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

1.内驱力让教师主动发展

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进修、参与培训,学校有三名教师获家庭教育指导员第二届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一名教师加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六名教师参加首批“家校社共育”种子教师、家庭教育顾问(初级)证书培训。

2.影响力让家长自觉发展

组织家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每学期组织家庭教育交流会,帮助家长改变观念、依法带娃、科学育娃。历次活动中已经培养出10余位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家长,并能主动与学校共同组织家庭教育活动。

3.凝聚力让成员参与发展

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培训,以螺旋阶梯式逐批培养家庭教育指导类优秀家长,以点带面,辐射所有家庭,弥补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人员不足的问题。骨干教师、家长针对孩子习惯养成、作业态度、体能锻炼、同伴关系、睡眠管理、亲子关系等,已开展六次的线下统一主题、统一讲稿内容、不同学校巡回的主题讲座,发挥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作用。

三、筑连心桥,开展家校社互联

1.百师访千家,让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

学校自2020年10月起就详细制定“百师访千家”入户家访方案,并将周四固定为每周的家访日,制订家访计划,实施进户或线上家访。截止日前,大岭小学家访学生约2000人次,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的行动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2.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工作,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双减”宣讲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社会乡贤、能工巧匠走进班级,向学生宣讲正能量。

3.劳动实践,让社会关注学生成长

开展劳动教育,安排家庭劳动实践,一道菜、一次家务、一次社区劳动让家长、社会了解孩子成长。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分别在大岭酒厂、大鹏葡萄园建立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学生进基地、工匠做示范,家长、学生参与实践体验,融洽家校社关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爱心妈妈”团队,让留守儿童感受温暖

大站完小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多这一现状,自发成立了“爱心妈妈”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了解、教会孩子学生居家生活,指导他们选读符合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周一情感连线”与学生家长搭建连心桥,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视频见面,排解思亲之苦。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机制的建立,在不同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被评为2021年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生成长仪式、入学仪式在区小学精彩仪式评比中被评为优秀仪式,《“双减”不“简爱”,共绘同心圆》做法在赣榆发布得到宣传推广。“绿茵小将足球社”被评为2021年全区小学优秀社团,《寻访中国抗日第一山,对话抗美援朝老战士》荣获2021年市少先队寻访活动案例视频二等奖,校本教材《环保类读本》被评为区小学优秀校本教材。纸质和电子教材在学校传阅2000多人次,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扫除等活动10余场次。

幸福的收获也指引学校家校社工作迈向纵深,大岭小学将继续发挥学校主阵地职能,主题化、项目化开展好“百师访千家”大家访、家庭教育指导系列活动,“爱心妈妈”团队、劳动实践基地将常态化运转,编写校本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扎实提高家校社工作实效。(徐英文 刘宗松)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