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智造”已成时尚产业未来式

你从疫情中学到了什么?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了大小服装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人工受限,产能有限;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外贸订单骤减;2020年,疫情倒逼行业转型升级,“数据+智造”已成时尚产业未来式。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开拓内销市场,提高生产能力成了服装行业的共识。


图|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智慧中台

“数据+智造”已成时尚产业未来式

从生产制造到仓储物流,再到营销推广、终端销售,服装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从过往的信息不畅通、生产速度滞后、人工依赖度高,转变为高自动化、智能化、云协同。具体到两大变化,一是制造设备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覆盖率将大幅提升;二是生产及营销数字化,数据分析、AI、VR、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了3D技术、AI虚拟试衣、云协同供应链等高效产业环链的有序协作。

图|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未来工厂实训中心

从服装产业到时尚产业,从传统到数智化,服装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技术团队预测,2020年-2025年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并且数字经济规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80万亿元。

图|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智能可穿戴研发中心

全国各地正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并出台相关数字经济政策文件。作为纺织服装大省之一的浙江出台了国内第一个地方性数字经济法规,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纺织产业供应链,全面升级产业链,发展高尖端制造业,用科创技术成果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用科创技术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图|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未来工厂实训中心

02

抓住发展新机遇,迎头赶上抢先机

回归到服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大众的消费偏好越来越“个性化”、“碎片化”,传统规模化、预生产的形式正慢慢失去优势,预测消费市场新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的能力已经成为生产智能化中的重要环节。

那么,中小服装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新机遇谋求发展?

技术创造未来。中小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未来服装行业拼的不只是快反能力,更是智慧生产的速度和深度,只有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才能在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推动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实现智能制造发展,着力提高中国服装行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服装协会于2018年决定依托“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创建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经过将近三年的规划和建设,研究院的筹备工作顺利完成,并于3月16日上午正式揭牌成立。


图|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揭牌仪式现场

研究院致力于服装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研发,以政、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推动成果扩散应用的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交流传递、实践教育培训等服务。为给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产业赋能,研究院着力建设十大研发中心和三大平台。

针对企业在订单协同、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模式方面面料的变革和挑战,研究院打造了中国服装快反供应链平台——Chainge橙织供应链平台,满足上下游企业资源对接需求,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提高企业在应对快速多变的订单需求时,高效、低成本快速反应的能力,合理优化产能结构。

在企业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建设上,研究院与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苏州大学、江西服装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或培训基地;与中国联通、京东集团、WGSN、莱卡纤维、PGM、衣拿、海柔、文思海辉、衣邦人、京东乾石、志华科技、上海ABB、双驰实业、伦琴射线、百琪迈科技、衣拿智能、威士机械、TG3D、赛趋科软件、杰克缝纫机、纳捷科技、冠禾管理、东蒙集团、BMC、柚凡科技等共计22家企业签订了生态合作伙伴战略协议,共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研究院咨询培训服务平台旗下,专注时尚职业培训的教育品台裹匠学院已经上线,将与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圣马丁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WGSN趋势学院等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携手,合作开发课程,解决行业紧缺的数字化与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图|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立体裁剪·制版培训教室

时尚科创,智造未来。未来,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将立足余杭、启迪时尚,以此次挂牌为起点,为推动余杭时尚产业发展、构建中国时尚新地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精彩评论